<ruby id="n9imp"><bdo id="n9imp"></bdo></ruby>
  • <th id="n9imp"><track id="n9imp"></track></th>
    1. <li id="n9imp"><acronym id="n9imp"></acronym></li>
      <tbody id="n9imp"></tbody>
      <em id="n9imp"><ruby id="n9imp"></ruby></em>
      <th id="n9imp"><track id="n9imp"><rt id="n9imp"></rt></track></th>

    2. 王波在《中國扶貧》發表署名文章:“桑蠶之鄉”破繭成蝶

      “桑蠶之鄉”破繭成蝶

      ——中絲集團定點幫扶廣西忻城縣紀實

       

      2020 年盛夏時節,走進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忻城縣,放眼望去漫山遍野桑樹林,站在山腰上俯瞰村莊,青翠的桑葉顯得格外迷人。這一片綠色熱土,曾經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自治區深度貧困縣。

      忻城,人稱“九分石頭一分土”,貧瘠的土地嚴重限制了傳統農業的發展。扶貧工作從何處找到突破口?有哪些潛力可以進一步挖掘?中絲集團定點幫扶忻城縣后,著力在優化產業結構、提升蠶桑品質上下“繡花功”,讓桑蠶養殖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并且打開了忻城縣農產業的新局面。

      2018年11月20日,保利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念沙(右一),保利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張曦(左二)到廣西忻城縣板河村慰問貧困戶。

       

      找準突破口:老產業開新花

      忻城縣是桑蠶之鄉,全縣桑園面積約為 26 萬畝,有 7 萬多戶蠶農,從事蠶桑生產的農民占總人數 70% 以上,具備較好的繭絲綢產業發展基礎。

      但是,多年以來,當地傳統養殖蠶病多,蠶繭質量差,群眾增收難的問題始終影響當地桑蠶產業的健康發展,面臨著很多現實難題 :一是種養風險大。農民小作坊一家一戶種養,加上全年多批重疊養蠶,病菌繁殖快死亡率高。二是缺少技術人員。養蠶戶沒有專業的培訓,消毒防病意識淡薄,從采葉、切葉、養蠶到消毒運輸都是手工操作,效率低。三是市場不規范。部分經營者經營假冒劣質蠶種,擾亂生產和市場環境。四是土地不集中。缺少合適的場地規?;l展。

      廣西忻城縣上浪村養蠶合作社為農戶發放養蠶收益。

      中絲集團駐忻城扶貧工作組經過長時間走訪調研,最終確定以援建發展桑蠶產業為突破口,通過打造優質蠶?;?、開發蠶桑產業作為發展重點,謀劃脫貧致富新思路,帶領大石山區里的群眾通過發展種桑養蠶走上脫貧致富道路。

      2019 年開始,中絲集團駐忻城扶貧工作組經過多方協調和多次選址,最終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及粵桂辦共同建設了紅渡鄉六納村和古蓬鎮上浪村的兩個蠶?;?,并提供技術支撐的“智慧蠶業云平臺”。

      但是,產業升級過程并非一帆風順。一些村民習慣了原有的生產方式,不愿改,擔心有風險。為打消大家的顧慮,中絲集團選擇上浪村為試點,免費提供技術指導,推出桑蠶保險、二次返利等措施。

      2019 年,上浪村通過整合保利集團和中絲集團資金 282.5 萬元、粵桂扶貧資金 100 萬元,對桑蠶培育示范點進行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標準化養蠶是上浪村桑蠶培育基地重點打造的標桿,項目改造后,重點培育四齡蠶。當年,上浪村的桑蠶病死率由原來的 40% 降低到 5% 以內,產量也達到了90 ~ 120 斤 / 標準張。蠶農從培育基地領養的四齡蠶不僅成活率高,結繭率也很高,養蠶更有信心,提升了上浪村甚至周邊鄉鎮桑蠶標準化種養水平,促進了貧困戶增產增收。

      先行試驗的村民收獲滿滿,觀望的群眾也逐漸意識到標準化養蠶模式才更有奔頭。嘗到了養蠶增收的甜頭,上浪村民欣喜地說,“現在養蠶收入好得很,我們家每次養兩張蠶,半年就能收入一兩萬元,沒想到養蠶也能這樣賺錢。”

      2020年初,中絲集團在六納村建成一個占地8.6畝的標準化桑蠶生產示范基地,以“智慧云”平臺為技術支撐,把監控器、溫濕度器等設備安裝到蠶農家里,由專家團隊對標準化基地蠶房實行每天 12小時實時監控,可隨時察看養蠶流程,及時進行技術指導,確保蠶農增產增收。

      經過兩年發展,六納村、上浪村兩個桑蠶產業示范基地已健康運轉。上浪村基地通過培育高質量四齡蠶,解決了制約蠶農養蠶成敗的蠶種問題 ;六納村基地通過種養分離和桑園商品化等創新理念,解決了合作社和蠶農的利益分配難題。

       

      拓寬發展路:定點幫扶結碩果

      六納村、上浪村兩個桑蠶產業示范基地的成功,讓中絲集團信心倍增。之后,中絲集團又乘勢而上,一鼓作氣,充分發揮行業優勢,在忻城陸續援建 4個蠶?;?,通過標準化、數據化科學養殖和培訓,實現蠶農平均增收 30% 以上。

      但援建蠶?;刂唤鉀Q了種養的問題,只解決了桑蠶產業鏈條其中一環。中絲集團深刻認識到,要想促進忻城縣桑蠶產業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絲集團選派的駐城關鎮板河村第一書記門書豪(右二)和群眾在桑田勞作。

      2020 年,中絲集團從全產業鏈入手,繼續加大對忻城縣桑蠶產業的幫扶力度,先后在上游引進國內著名養蠶企業落戶忻城縣,在中游積極協調絲廠與忻城縣達成長期合作,在下游引進企業、科研單位考察合作,進一步推動忻城縣的絲綢小鎮項目建設投資,與南寧的絲綢小鎮形成良性互動。

      經過努力,忻城縣傳統的桑蠶產業慢慢蛻變成了農民走上致富之路的特色產業。在中絲集團的幫扶下,如今忻城縣充分抓住國家“東桑西移”有利契機,做大做強桑蠶產業,推動桑蠶產業成為該縣一大支柱產業,成了名副其實的“桑蠶之鄉”。

      回望這幾年的幫扶工作,中絲集團始終堅持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不搞錦上添花,只做雪中送炭,努力踐行著這段“絲忻之情”。忻城縣缺人,中絲集團 6 年時間選派兩位掛職副縣長,3 位 90后任職駐村第一書記,為忻城縣注入“新鮮血液”;忻城縣缺資金,從 2013 年起,中絲集團陸續向忻城縣投入扶貧資金達到 1260 萬元,且力度逐年增強。

      扶貧先扶志,治貧先治愚。自開展定點扶貧工作以來,中絲集團共為忻城縣培訓扶貧干部、技術人員、貧困群眾共計 1000 余人次。此外,在教育扶貧方面,2021 年起,中絲集團扶貧干部為忻城縣板河小學、屏山小學的 7 名貧困學生聯系了社會愛心人士的資助,從小學起按月提供助學金,直至完成大學學業。推進“星火”計劃,通過“培訓 + 就業”的模式,面向脫貧戶適齡子女開展短期技能培訓,安排他們進入保利物業公司實習就業,以達到“培訓一人、就業一個、脫貧一家”的目標。其間,不僅包貧困生在培訓期間交通費、學費等,還包實習就業,在學校與企業間為他們開辟就業直通車。

      下一步,中絲集團將統籌推進桑蠶產業在定點幫扶地區的高質量發展,持續幫助定點幫扶地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

       

      (作者系中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波)

      來源:《中國扶貧》雜志  2021年第4期

       

      2021年8月3日 14:18

      社會責任

      国产午夜羞羞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uby id="n9imp"><bdo id="n9imp"></bdo></ruby>
    3. <th id="n9imp"><track id="n9imp"></track></th>
      1. <li id="n9imp"><acronym id="n9imp"></acronym></li>
        <tbody id="n9imp"></tbody>
        <em id="n9imp"><ruby id="n9imp"></ruby></em>
        <th id="n9imp"><track id="n9imp"><rt id="n9imp"></rt></track></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