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家說)中絲集團陳家川:發力“十四五”絲綢產業振興 加速行業數字化轉型
“只有多方合作培育開放融合生態,促進行業共同繁榮進步,建立行業新標準,掌握國際話語權,才能實現絲綢行業高質量發展。”5月10日至12日,2021中國品牌日活動于上海舉辦。中國絲綢桑蠶品牌集群副主席、中國中絲集團副總經理陳家川表示,企業應著力構建主業體系,提升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積極運用數字化創新手段,助力民族品牌建設。
圖為中國絲綢桑蠶品牌集群副主席、中國中絲集團副總經理陳家川在2021中國品牌日活動現場。新華網發
搶灘“十四五” 新目標引領新舉措
新冠肺炎給繭絲綢產業帶來較大沖擊,2020年行業生產呈“先抑后揚”走勢??箵粢咔橐詠?,中國中絲集團積極落實“六穩”“六保”政策,統籌有序推動復工復產。
疫情讓“十三五”期間繭絲行業發展態勢愈發明晰。目前,我國不同區域在絲綢生產不同環節各具優勢。隨著“東桑西移”和“東絲西進”,我國繭絲綢產業形成了西部繭絲原料基地和東部絲綢加工中心分離的空間格局。然而,我國生產的絲綢終端產品在國際市場卻不具有定價話語權,技術瓶頸與品牌建設滯后成為桎梏所在。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起步之年,陳家川表示,中絲集團將緊跟國家發展戰略,集中資源構建主業體系,提升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推動繭絲交易平臺發揮繭絲成交中心、物流中心、大數據中心作用,多措并舉加快繭絲綢產業向現代產業轉型。
布局“雙循環”發揮國企核心價值
“十四五”期間,各行各業將面臨更多不確定性。正確認識國際國內形勢,觀大局、識大勢,堅定信心、保持定力,方能“不畏浮云遮望眼”,緊跟我國經濟健康穩定、長期向好的總體發展勢頭。
當前,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正當其時。陳家川表示,中絲集團正致力創新“絲綢+”模式,跳出“繭-絲-綢”的傳統生產經營模式,利用現代高新技術,加大桑蠶繭絲綢資源綜合利用研發,進一步挖掘絲綢文化的內在價值,拓寬產業應用領域,構建不同于傳統繭絲綢產業的現代繭絲綢產業創新體系。
展望“十四五”,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的中堅作用必須得以凸顯。“加速布局‘雙循環’同時,行業內國有企業要進一步帶頭發揮國民經濟支撐作用。” 陳家川表示,行業內國有企業應更好發揮壓艙石、主力軍作用,引領繭絲綢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中絲集團在武漢合作打造“絲綢之路”國家健康產業示范區,與保利地產在江西九江、廣東虎門合作打造“一帶一路”國際文化藝術中心等項目。以中絲集團為代表的絲綢國企在推動發展優質桑園,鞏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中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
數字化創新 民族品牌引領新消費
創新始終是推動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的關鍵力量。當前國家產業政策大力支持,國內消費增長與消費升級,國際需求增長,把握好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機遇,將成為絲綢行業新一輪發展機遇期。
“目前來看,企業數字化轉型將有助于提升管理能力、加強集團風險控制能力、降本增效,進一步實現商業模式創新,全面提升競爭力、控制力、影響力。” 陳家川表示,中絲集團正在探索創新和轉型,“立足絲綢,跳出絲綢”,推動“絲綢+”項目,籌劃建設大數據中心與絲綢全產業鏈服務平臺,打造全新的絲綢產業平臺。
絲綢產業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魅力,在賦能行業縱深發展的基礎上,數字化創新將進一步助力民族品牌建設。
“各絲綢企業應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更加積極主動作為,推動建立絲綢行業新質量標準,打造高端時尚品牌,以持續創新抓住新發展機遇,弘揚絲綢文化,助力講好中國故事, 走好振興絲綢新長征。” 陳家川表示,技術為行業合作帶來更大可能。下一步,應推進行業協會、產業集群、龍頭企業等多方合作,實現品牌協同建設,整合傳播。
目前,絲綢行業已初具品牌規模。中國絲綢桑蠶品牌集群成立于2019年5月,陳家川表示,這一品牌集群以絲綢桑蠶品牌企業為主體,以國家桑蠶絲綢科研機構為支撐,以行業內領軍社會組織為智囊,致力于促進中國絲綢桑蠶產品質量提升和品牌建設事業發展,在擴大中國絲綢桑蠶品牌國際影響力,推進中國由絲綢桑蠶大國向強國轉變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陳家川表示,“未來,行業內企業應充分利用各自獨特優勢,深耕行業前沿發展,推動絲綢等傳統文化傳播,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育新機開新局,為擦亮民族品牌貢獻更大力量。”